荀子认为,没有礼貌,人就不能生存,事业就不能成功,国家就不能安定。在古代讨论处世哲学的书中,出现得最频繁的字当属“敬”字了。所谓“敬”即恭敬。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。君在,踧踖如也,与与如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“在早晨上朝(上班)时,孔子和等级较低的官吏谈话,理直气壮,从容不迫;和等级较高的官吏谈话,正直而和蔼可亲。如果君主在场,他恭敬而不安,但却是随从着的。”孔子在上班时对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态度,这不是说孔子善于吹牛拍马,歧视下等官吏,而是表明孔子无论对什么人都是恭敬小心的。孔子不仅自己以身作则,还教导自己的弟子也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别人。他讲“色恩温”,温和的脸色表现出的是友善,是对对方的尊重,是平易近人,是不卑不亢。他还讲“貌思恭”,就是接触人时,要考虑容貌态度是否恭敬有礼貌。“貌思恭”与“色思温”其实是不可分的。脸色不过是人的容貌态度的一个组成部分。“恭”,就是待人恭敬、谦虚、和顺,总之是有礼貌,这反映着一个人的教养。
古往今来,我们都提倡要礼貌待人,而礼貌最重要的一个本质就是恭敬心。礼貌是外在的仪式,但本质就是一个人的恭敬之心,有了恭敬心,它表现出来的行为,就会很有礼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