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与事业巅峰期的丁文江大师,在地质调查所策划了中国现代地质科学史上一次壮举。中国西南边疆地质大调查。他选择了两条路线,一条由重庆人贵州境内,另一条由四川叙州至云南方向。丁文江除自己亲率一支队伍外,还派了两名得力助手组成另一支队伍,他们便是黄汲清和在当时地质学界享有盛誉的青年地质学家赵亚曾。
我是从照片上认识赵亚曾的。他身材高大,一副学者风度。相比之下,矮小的黄汲清则显得一副憨相一那张照片摄于1929年赵亚曾与黄汲清在翻越秦岭途中的褒城鸡头关。这次远征野外考察调查,给黄汲清一生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。
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野外资料,黄汲清和赵亚曾时而并肩同路,时而各辟路线,孤身进入荒蛮的原始森林与少数民族山区。在我们今天看来,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行考察似乎很有意思。可是在那个年代,野外考察是一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探险。11月,当黄汲清正在四川叙永的途中,云南昭通方面传来一个他怎么也无法接受的噩耗一他的好友、同伴赵亚曾惨遭土匪残害而死。赵亚曾死得突然,也死得惨烈。这位出生于北方的青年科学家,不懂得如何对付南方土匪的恶行。一天,在他下榻的一家竹楼小客栈,突然来了一群持枪的土匪。本地人都有经验,只要遇到这种时候,就主动敞门掀柜,任其抢掠。赵亚曾哪知道,当他一听土匪来了,拼命地将门死死顶住。土匪号叫着让他开门,他就是顶住不放,甚至把身体一起贴在门上。土匪急了,掏枪砰砰就是一梭子……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就这样惨倒在血泊之中。噩耗传出,举国震惊。黄汲清更是悲痛欲绝,然而这并未能阻止他继续奋勇前进。他擦干泪痕,埋葬完好友的尸体后,又只身翻山越岭进人荒无人烟的贵州原始山区,直至1930年6月与丁文江等人会合。此次野外考察历时1年零3个月,黄汲清孤身行程达1万余里,创造了中国地质史上一次单程考察的最长线路纪录。当丁文江为痛失高徒赵亚曾而悲伤之时,黄汲清的勤业精神使这位大师得到了莫大宽慰。明日之中国地质希望,非德淦莫属!丁文江在翁文灏和当时的新文化旗手胡适面前如此赞扬道。事后证明,丁大师的预言没有错。在大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,1930年至1932年间,黄汲清埋头耕耘在科学研究之中,连续发表了秦岭山及四川地质之研究、中国南部二叠纪珊瑚化石等6部专著。其中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地层总结,奠定了对地质找矿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中国二叠纪地层划分的基础。他的专著一发表,立即轰动中外地质学界。黄汲清从此在科技界也有了黄二叠的美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