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直①金炉②香烬漏声残③,翦翦④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⑤眠不得④,月移花影上栏干⑥ ①夜直:晚上值班 “直”通“值” 宋代制度,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值宿 这首诗《千家诗》选入,改名“春暮” ②金炉:铜制香炉 ③漏声残:指水将滴完,即天快亮 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 ④翦翦(jiǎn):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 ⑤恼人:引逗、挑动人 ⑥栏干:栏杆 以竹、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夜已经深了,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,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 后半夜的春风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却是那样的撩人,让人难以入睡,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,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据《容斋随笔》中说,宋制翰林学士每晚留一人于学士院值夜,准备皇帝随时召对,或咨询政务,或草拟制诰,或收发当夜外廷呈送的紧急封奏,转呈皇帝 王安石于宋英宗治平四年(1067年)九月为翰林学士,因他当时正在江宁知府任上,没有立即到职 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年)四月,才奉诏进京,越次召对,从此才有资格到内廷值宿 此诗写在春天,进京后的次年 王安石于1042年(宋仁宗庆历二年)进士及第,嘉祐三年(1059年)上变法万言书,未被采纳 直到1068年(宋神宗熙宁元年),神宗准备实行新法,才于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 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,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,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 此时形势突变,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,正是龙虎风云、君臣际遇的良机,大展宏图,即在目前 因此,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,面对良宵春色,剪剪轻风,金炉香烬,月移花影,一派风光,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,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《春宿左省》属于同一题材:“花隐掖垣暮,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,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,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,数问夜如何 ”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,都是写景 首句是视觉加听觉,以动衬静 王安石写的是春天拂晓时的景象;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,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着,其意义相对要小些,这是由于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造成的 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、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 第三句叙事夹抒情,诗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“君臣已与时际会”,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,他不只是像杜甫“明朝有封事,数问夜如何”那样睡不着觉 但诗人留下问题:为什么“眠不得”,春色为何“恼人”,诗人故意不说原因 “恼”字在此处是反义正用,不能作恼恨的“恼”理解,应作“撩”解,杜甫诗“韦曲花无赖,家家恼煞人”中的“恼”字即是“撩”的意思,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:但只见月亮移动,照出花影,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 诗贵含蓄,此诗除第三句外,字字写景,情隐词外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,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,创作手法高明 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,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,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,而是通过香尽漏残、月移风寒,写出时光的推移,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 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,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,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,感情表达得含蓄、曲折而深沉,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,和杜甫“九重春色醉仙桃”,贾至“禁城春色晓苍苍”,岑参“莺啭皇州春色阑”的用意是一样的,用现代的话说,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 如果没有“月傍九霄多”,就不会有“花影上栏干”,由此可见,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《春宿左省》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,这一首政治抒情诗 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)人,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 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,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 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势,新法皆废,郁然病逝于钟山(今江苏南京),谥号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、逻辑严密,有很强的说服力,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;短文简洁峻切、短小精悍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 其诗“学杜得其瘦硬”,擅长于说理与修辞,晚年诗风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,世称 “王荆公体” 有《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、《临川先生歌曲》、《临川先生文集》等